信息索引号: 113301060025024421/2025-1010412486 文号:
公布日期: 2025-10-22 公开方式: 主动公开
发布单位: 西湖区人社局 统一编号:
 
关于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5号提案的复函


 

黄荣荣委员:

您在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《关于赋能科技零售教学,开创校企合作新格局的建议》(第5号)收悉,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,经我局主办,现答复如下:

今年以来,区人社局在区委、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开展精准化职业技能培训,加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,加快打造技能型社会示范区。2025年以来,累计新增技能人才5123人、高技能人才2586人,技能型社会建设指数位居全市前列。省级试点项目“创新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方式”相关经验做法在2025年全市职业能力建设工作部署会上作交流分享,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相关工作获国务委员谌贻琴肯定。

一、做法成效

1.校企合作赋能技能提升。一是深化“产教评”协同发展体系。实施“西湖金蓝领”工程,打造由辖区龙头企业、技工院校、评价机构等共同构成的行业技能生态圈,开展西湖职高、万向职校等5家院校中式烹调师、缝纫工等6类职业工种3-5级职业技能培训认定,夯实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基础。今年以来,累计开展各类院校学生培训认定295人。二是深化“政行校企”四方联动机制。实施“匠苗成长·数智提技”行动,联合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等6家单位,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等10项紧缺工种培训认定项目,推进职业技能行业认证、教育共享、评价合作。开展“技在西湖”系列赛事,推进杭州市2025年“之江抡锤”互联网营销师等系列区级选拔赛事,强化以赛代训实效。今年以来,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选拔11场,发动报名105人。三是共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。联合方大通信、公路技师等3家龙头企业、技工院校打造国家级职业数字展馆,探索“联盟+基地”融合模式,编制专项能力项目工种标准,形成公共实训基地与企业、院校相互支撑、特色发展的建设格局,今年以来,累计新建公共实训基地2家。

2.创新模式优化培训实效。一是实施“技能照亮前程”培训专项行动。聚焦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行业相关职业(工种),大力推行“岗位需求+培训评价+就业推荐”项目化培训模式,增强技能增收能力。今年以来,已累计开展重点领域就业技能和企业职工岗位紧缺工种一体化培训8086人次,培训率位居全市前列。二是打造新就业群体培训示范样板。创新“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方式”,通过搭建多维度“增技”平台、开辟高质量“增效”路径、打造长效性“增收”引擎等“三增”工作法,依托“工匠学堂”“小哥学院”平台开发线上培训课程,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等订单式、专项式培训。今年以来,累计参与线上线下课程点击学习率达0.43万人次。三是高质量建设“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”。推动“技能共富工坊”等技能型基本单元建设,根据人口分布、产业结构等因素,合理布局花园亭社区、三坝社区等技能培训站点,辐射带动周边村社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。今年以来,新建公共实训基地3家、技能型企业24家、“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”3个。

3.多措帮扶强化就业动力。一是大力开展就业见习。广泛宣传青年就业见习相关政策和服务内容,加强见习岗位的征集,充实扩大就业见习岗位门类和数量。鼓励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学年学生、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积极参与就业见习,为就业基地提供基本生活费补贴、综合商业保险费补贴和指导管理费补贴。今年以来,累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3120个。二是有效落实补贴发放。鼓励辖区企业大力招用录用应届毕业生等青年群体,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,降低企业用人成本,增强企业岗位创造能力。今年以来,审核发放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1300家次、3226人次、3895.03万元,一次性扩岗补助1383家次,6189人次、928.35万元,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9008人次、1748.2万元。三是打造特色就业品牌。创新打造“引凤栖西”校招品牌,组织辖区重点企事业单位赴浙江大学、国科大杭高院、浙江工业大学、安徽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举办校园招聘18场,累计发布就业岗位3274个,促成就业意向3908个。

二、下步打算

下一步,我局将根据工作计划时间表,做实做细各项举措,优化工作模式,有效提升工作成效。

1.聚焦产业扩大培训供给。深化“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方式”省级最佳试点项目,继续开展“技能照亮前程”跨境电子商务师等新职业工种“学徒制”、“项目制”培训班,鼓励镇街开展各类特色工种职业技能公益培训。联合区总工会等6家单位开展2025年杭州市数控铣工等8场技能竞赛人员选拔工作,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培育实效。联合杭州第一技师等4家评价机构开展技工院校应届毕业生、企业职工电子商务师等工种4-2级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工作。

2.强化“政行校企”有效贯通。实施数字高技能人才倍增行动,建立全区技能人才产业培训评价联盟,拓宽“数字工匠”提技通道,开展支付宝、方大通信等试点企业、社评组织“一试双证”等数字工种技能认定工作,开展浙江工业大学、中国美术学院等12家评价机构相关职业工种3-5级职业技能培训认定,加快提升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。

3.推进就业服务扩容提质。持续深化“引凤栖西”校招品牌活动,会同区属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常态化开展“家门口”招聘会。鼓励见习基地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,发挥零工市场积极作用,共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举办就业援助精准服务活动、“职引未来 就业启航”求职能力实训学员班,结合“就业服务日”主题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“零距离”就业体验--企业开放日参观活动、就业援助个性化定制服务。

再次衷心感谢您(你们)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!

(联系人:高海军,联系电话:0571-89510724)

杭州市西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


 

索引号

113301060025024421/2025-1010412486

文号

公布日期

2025-10-22

公开方式

发布单位

西湖区人社局

统一编号

关于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5号提案的复函

发布日期: 2025-10-22 11:51

浏览次数:

黄荣荣委员:

您在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《关于赋能科技零售教学,开创校企合作新格局的建议》(第5号)收悉,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,经我局主办,现答复如下:

今年以来,区人社局在区委、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开展精准化职业技能培训,加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,加快打造技能型社会示范区。2025年以来,累计新增技能人才5123人、高技能人才2586人,技能型社会建设指数位居全市前列。省级试点项目“创新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方式”相关经验做法在2025年全市职业能力建设工作部署会上作交流分享,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相关工作获国务委员谌贻琴肯定。

一、做法成效

1.校企合作赋能技能提升。一是深化“产教评”协同发展体系。实施“西湖金蓝领”工程,打造由辖区龙头企业、技工院校、评价机构等共同构成的行业技能生态圈,开展西湖职高、万向职校等5家院校中式烹调师、缝纫工等6类职业工种3-5级职业技能培训认定,夯实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基础。今年以来,累计开展各类院校学生培训认定295人。二是深化“政行校企”四方联动机制。实施“匠苗成长·数智提技”行动,联合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等6家单位,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等10项紧缺工种培训认定项目,推进职业技能行业认证、教育共享、评价合作。开展“技在西湖”系列赛事,推进杭州市2025年“之江抡锤”互联网营销师等系列区级选拔赛事,强化以赛代训实效。今年以来,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选拔11场,发动报名105人。三是共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。联合方大通信、公路技师等3家龙头企业、技工院校打造国家级职业数字展馆,探索“联盟+基地”融合模式,编制专项能力项目工种标准,形成公共实训基地与企业、院校相互支撑、特色发展的建设格局,今年以来,累计新建公共实训基地2家。

2.创新模式优化培训实效。一是实施“技能照亮前程”培训专项行动。聚焦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行业相关职业(工种),大力推行“岗位需求+培训评价+就业推荐”项目化培训模式,增强技能增收能力。今年以来,已累计开展重点领域就业技能和企业职工岗位紧缺工种一体化培训8086人次,培训率位居全市前列。二是打造新就业群体培训示范样板。创新“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方式”,通过搭建多维度“增技”平台、开辟高质量“增效”路径、打造长效性“增收”引擎等“三增”工作法,依托“工匠学堂”“小哥学院”平台开发线上培训课程,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等订单式、专项式培训。今年以来,累计参与线上线下课程点击学习率达0.43万人次。三是高质量建设“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”。推动“技能共富工坊”等技能型基本单元建设,根据人口分布、产业结构等因素,合理布局花园亭社区、三坝社区等技能培训站点,辐射带动周边村社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。今年以来,新建公共实训基地3家、技能型企业24家、“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”3个。

3.多措帮扶强化就业动力。一是大力开展就业见习。广泛宣传青年就业见习相关政策和服务内容,加强见习岗位的征集,充实扩大就业见习岗位门类和数量。鼓励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学年学生、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积极参与就业见习,为就业基地提供基本生活费补贴、综合商业保险费补贴和指导管理费补贴。今年以来,累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3120个。二是有效落实补贴发放。鼓励辖区企业大力招用录用应届毕业生等青年群体,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,降低企业用人成本,增强企业岗位创造能力。今年以来,审核发放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1300家次、3226人次、3895.03万元,一次性扩岗补助1383家次,6189人次、928.35万元,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9008人次、1748.2万元。三是打造特色就业品牌。创新打造“引凤栖西”校招品牌,组织辖区重点企事业单位赴浙江大学、国科大杭高院、浙江工业大学、安徽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举办校园招聘18场,累计发布就业岗位3274个,促成就业意向3908个。

二、下步打算

下一步,我局将根据工作计划时间表,做实做细各项举措,优化工作模式,有效提升工作成效。

1.聚焦产业扩大培训供给。深化“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方式”省级最佳试点项目,继续开展“技能照亮前程”跨境电子商务师等新职业工种“学徒制”、“项目制”培训班,鼓励镇街开展各类特色工种职业技能公益培训。联合区总工会等6家单位开展2025年杭州市数控铣工等8场技能竞赛人员选拔工作,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培育实效。联合杭州第一技师等4家评价机构开展技工院校应届毕业生、企业职工电子商务师等工种4-2级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工作。

2.强化“政行校企”有效贯通。实施数字高技能人才倍增行动,建立全区技能人才产业培训评价联盟,拓宽“数字工匠”提技通道,开展支付宝、方大通信等试点企业、社评组织“一试双证”等数字工种技能认定工作,开展浙江工业大学、中国美术学院等12家评价机构相关职业工种3-5级职业技能培训认定,加快提升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。

3.推进就业服务扩容提质。持续深化“引凤栖西”校招品牌活动,会同区属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常态化开展“家门口”招聘会。鼓励见习基地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,发挥零工市场积极作用,共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举办就业援助精准服务活动、“职引未来 就业启航”求职能力实训学员班,结合“就业服务日”主题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“零距离”就业体验--企业开放日参观活动、就业援助个性化定制服务。

再次衷心感谢您(你们)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!

(联系人:高海军,联系电话:0571-89510724)

杭州市西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