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索引号: 113301060025024421/2025-1010412509 文号:
公布日期: 2025-10-22 公开方式: 主动公开
发布单位: 西湖区人社局 统一编号:
 
关于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70号提案的复函


 

郭成辰委员:

您在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《关于完善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体系的建议》(第70号)已收悉,非常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,经我局主办,区数据资源局、区财政局、区发改局等单位会办,现答复如下:

一、做法成效

1.以就业优先为导向,扩大就业岗位容量

一是产业发展带动就业。大力推动全区特色产业生态圈建设和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,发挥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“新引擎”对就业的驱动作用。创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空间,重点推进“中国云谷AI+园区”建设,打造人工智能特色园区;充分发挥五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优质产业资源的引领作用,推动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建设;推动浙江省信创商密产业园建设,重点打造人工智能、安全芯片、基础硬件等重要新兴产业。促进产业就业联动,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,激发稳就业促就业潜力。二是强化创业倍增效应。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“启明星”计划,全力打造“星耀”实训、“星创”大赛、“星享”沙龙、“星聚”路演四大品牌活动,完善集政策扶持、平台孵化、创业指导于一体的“全链条”服务机制。聚焦初创企业资金短缺等发展瓶颈,开展创业担保贷款进园区、进楼宇、进镇街活动,开办小额贷款“银企课堂”,实现申请到放贷“一网通办”。今年以来,新增大创企业639家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.35亿元、贴息526.2万元。三是鼓励企业稳岗扩岗。强化就业形势监测,对辖区130家企业每月开展1次用工情况监测,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。用好用足稳岗返还、就业促进等各类补贴,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,增强岗位创造能力。今年以来,为2.29万家企业发放2024年度稳岗返还补贴1.92亿元,各类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.6万个,城镇新增就业2.43万人,引进大学生3.04万人。

2.以政策支持为引领,构筑青年就业创业高地

一是完善青年就业创业政策。结合省市政策精神,出台《杭州市西湖区推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实施方案》政策文件,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思路举措。发布《西湖区青年人才十条》,提供实习津贴、科研补助、成长陪跑等全方位支持,包括“青荷驿站”7天免费住宿、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、“西湖英才”最高1000万元创业扶持等。2025年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、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延续等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,通过三部门联合发布的17条举措等,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工作。二是落实各项青年就创补贴。实施“西湖英才”引智工程,持续做好大学生生活补贴、青荷礼包、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等补贴政策审核发放工作,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。今年以来,兑现毕业生生活补贴2.06万人次1.97亿元,青荷礼包1.29万人次,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1300家次3895.03万元,一次性扩岗补助1383家次928.35万元,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9008人次1748.2万元。三是推进政策扩面宣传。强化政策促就业作用,编制《2025年区人社局面向企业扶持政策清单》,汇集惠企高频事项15项,实现“一码集成”,扩大人社政策知晓度。开设“启明星”青年就创服务专窗,组织“人社大讲堂”、“红盟聚力.十进楼宇”等系列活动,深入高校、园区、楼宇开展政策宣讲。

3.以平台阵地为依托,促进就创资源高效整合

一是升级新建青年就业创业综合体。整合楼宇、街区、园区资源,在文新、古荡、蒋村、之江创意园等地打造青年就创综合体,设置求职、创业、技能、服务、生活五大功能空间,推行求职招聘、创业孵化、技能提升、政务服务、安居生活等X项特色化服务,强化青年就创服务集成化供给。深入古荡、蒋村、灵隐青荷驿站举办“人社送春雨、青荷启新程”就业服务日专场活动4场,累计为100余名青年群体提供政策宣讲、职业指导、劳动普法等服务。二是打造“矩阵式”青年创新创业阵地。依托国科大杭高院HIAS科创园基础资源,创建我区首个市级实体留学人员创业园——西湖海思(HIAS)留学人员创业园。合理布局浙大科技园、之江创意园等2个大学生创业园,西湖黄龙科创、西湖尚坤等21家创业陪跑空间,构筑集大学生创业园、青年就创综合体、创业陪跑空间于一体的“矩阵式”青年创新创业阵地。今年以来,依托就创阵地举办博后科创沙龙(杭高院专场)、人力资源服务对接会3场,“源来好创业”创业陪跑空间资源对接活动、“投出未来 创不可挡”首届西湖区创业陪跑篮球联谊赛等活动。三是健全完善西湖特色零工市场。强化古荡嘉荷、转塘桐坞、家政服务、数字人才4个零工市场功能,完善岗位推介、劳务洽谈、政策咨询等公共服务,推广“浙里找零工”平台,为大学生参与灵活就业提供平台渠道。今年以来,发布零工岗位1.56万个,实现零工线上服务全天候、不打烊。

4.以多元引育为保障,提升青年人才服务效能

一是促进青年人才供需对接。创新打造“引凤栖西”校招品牌,赴浙江大学、国科大杭高院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安徽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开展校招活动,联动各镇街举办“家门口”招聘活动,促进人岗精准对接。指导辖区企业申报杭州市就业见习基地,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,跟踪见习成效。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招聘活动122场,提供就业岗位6.6万个,开发见习岗位3120个。二是打造青年特色活动品牌。立足西湖区产业发展及高层次青年人才招引需求,策划开展西湖特色的青年人才活动,持续擦亮“青年留杭第一区”金名片。6月下旬,承办杭州市“百名博士杭州行”系列活动,邀请160余名海外博士分组参访紫金港、云栖等产业平台及区内重点企业;组织开展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合作对接会,共发动88家用人单位参加,促成求职意向139人次,达成项目落地意向4个。三是完善青年就业帮扶举措。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,做实“三清三精准”帮扶措施,对省市下发的待帮扶人员逐一联系对接,推送见习岗位、开展职业指导、技能培训,宣讲就创政策,提升就业帮扶质效,辐射全区11个镇街,帮扶覆盖率达100%。

5.以数智赋能为依托,促进就业市场高效对接

一是推广“就业创业一张图”。依托支付宝和高德地图等平台,打造“一掌通、一站全、一链畅”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。“就业创业一张图”接入支付宝就业、智联招聘、猎聘、青团社、最佳东方、寻职记、蜜蜂公会7家招聘机构,以及政府侧的“浙里找零工”和就业见习数据,动态提供岗位信息。求职者通过“找工作”模块,可录入个人求职意愿、简历信息,实现人岗智配。二是引入“1号求职机”。推动“1号求职机”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商场,与浙江工业大学、浙江科技大学签订“1号求职机”捐赠协议,强化数字赋能。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,利用大数据调取个人信息,生成简历并投递给用人单位,提高求职效率。

二、下一步打算

接下来,我局将根据工作计划时间表,做实做细各项举措,优化工作方法,有效提升工作成效。

1.强化政策支持,鼓励青年群体就业创业。制定出台《关于实施“西湖英才”引智工程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生态的若干意见》,加大青年人才招引力度。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,促进稳岗返还、一次性扩岗补贴、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等政策精准落地,鼓励企业稳定并扩大就业岗位。加大创业扶持力度,健全创业担保贷款、场地租金补贴、创业项目无偿资助等政策。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网,改善住房、教育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,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、留学回国人员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。统筹安排各级各类财政资金,为完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、降低创业风险保驾护航。

2.优化经济结构,以产业转型促进就业提升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,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造更多就业岗位,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。优先发展结构优化、技术先进、清洁安全、附加值高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,在稳定就业总量的同时提高就业质量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技术,支持数字平台企业发展,挖掘其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潜力,给予依托平台的灵活就业者更多保障,发挥数字平台“就业蓄水池”的积极作用。

3.完善就创服务,全力推进就业扩容提质。持续深化“引凤栖西”校招品牌活动,会同区属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常态化开展“家门口”招聘会,提升岗位匹配精准性。联合发改、教育、团委、财政等部门,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,协调各方面的资源,鼓励见习基地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,发挥零工市场积极作用,共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举办就业援助精准服务活动、“职引未来 就业启航”求职能力实训学员班,结合“就业服务日”主题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“零距离”就业体验--企业开放日参观活动等。积极承办“初阳台”博士后科创沙龙、“创客天下”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、“四季歌”人力资源对接会等市级赛事活动,搭建资源对接平台。

4.强化数字赋能,健全资源整合交流平台。加大“就业创业一张图”推广力度,完善求职招聘、创业服务、补贴智办、劳动维权、机构查询、政策咨询、索引导航等七大服务功能。在接入招聘机构岗位信息、政府侧“浙里找零工”、就业见习数据的基础上,自动上线或撤销招聘需求,动态提供岗位信息,根据求职者工作经历、求职意愿和所在区域的变化,生成“个人职业生涯模型”,实时推送合适的岗位。通过“想创业”模块,可查询场地扶持、资金支持、导师指导等。通过“人社小灵光”AI智能客服,可解答就业、社保、退休等人社相关九大类近300种事项相关问题,实现求职者、创业者与资源提供方的高效对接。

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!

(联系人:高海军,联系电话:0571-89510724)

杭州市西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

 

索引号

113301060025024421/2025-1010412509

文号

公布日期

2025-10-22

公开方式

发布单位

西湖区人社局

统一编号

关于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70号提案的复函

发布日期: 2025-10-22 14:06

浏览次数:

郭成辰委员:

您在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《关于完善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体系的建议》(第70号)已收悉,非常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,经我局主办,区数据资源局、区财政局、区发改局等单位会办,现答复如下:

一、做法成效

1.以就业优先为导向,扩大就业岗位容量

一是产业发展带动就业。大力推动全区特色产业生态圈建设和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,发挥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“新引擎”对就业的驱动作用。创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空间,重点推进“中国云谷AI+园区”建设,打造人工智能特色园区;充分发挥五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优质产业资源的引领作用,推动人形机器人中试基地建设;推动浙江省信创商密产业园建设,重点打造人工智能、安全芯片、基础硬件等重要新兴产业。促进产业就业联动,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,激发稳就业促就业潜力。二是强化创业倍增效应。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“启明星”计划,全力打造“星耀”实训、“星创”大赛、“星享”沙龙、“星聚”路演四大品牌活动,完善集政策扶持、平台孵化、创业指导于一体的“全链条”服务机制。聚焦初创企业资金短缺等发展瓶颈,开展创业担保贷款进园区、进楼宇、进镇街活动,开办小额贷款“银企课堂”,实现申请到放贷“一网通办”。今年以来,新增大创企业639家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.35亿元、贴息526.2万元。三是鼓励企业稳岗扩岗。强化就业形势监测,对辖区130家企业每月开展1次用工情况监测,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。用好用足稳岗返还、就业促进等各类补贴,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,增强岗位创造能力。今年以来,为2.29万家企业发放2024年度稳岗返还补贴1.92亿元,各类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.6万个,城镇新增就业2.43万人,引进大学生3.04万人。

2.以政策支持为引领,构筑青年就业创业高地

一是完善青年就业创业政策。结合省市政策精神,出台《杭州市西湖区推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实施方案》政策文件,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思路举措。发布《西湖区青年人才十条》,提供实习津贴、科研补助、成长陪跑等全方位支持,包括“青荷驿站”7天免费住宿、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、“西湖英才”最高1000万元创业扶持等。2025年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、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延续等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,通过三部门联合发布的17条举措等,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工作。二是落实各项青年就创补贴。实施“西湖英才”引智工程,持续做好大学生生活补贴、青荷礼包、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等补贴政策审核发放工作,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。今年以来,兑现毕业生生活补贴2.06万人次1.97亿元,青荷礼包1.29万人次,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1300家次3895.03万元,一次性扩岗补助1383家次928.35万元,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9008人次1748.2万元。三是推进政策扩面宣传。强化政策促就业作用,编制《2025年区人社局面向企业扶持政策清单》,汇集惠企高频事项15项,实现“一码集成”,扩大人社政策知晓度。开设“启明星”青年就创服务专窗,组织“人社大讲堂”、“红盟聚力.十进楼宇”等系列活动,深入高校、园区、楼宇开展政策宣讲。

3.以平台阵地为依托,促进就创资源高效整合

一是升级新建青年就业创业综合体。整合楼宇、街区、园区资源,在文新、古荡、蒋村、之江创意园等地打造青年就创综合体,设置求职、创业、技能、服务、生活五大功能空间,推行求职招聘、创业孵化、技能提升、政务服务、安居生活等X项特色化服务,强化青年就创服务集成化供给。深入古荡、蒋村、灵隐青荷驿站举办“人社送春雨、青荷启新程”就业服务日专场活动4场,累计为100余名青年群体提供政策宣讲、职业指导、劳动普法等服务。二是打造“矩阵式”青年创新创业阵地。依托国科大杭高院HIAS科创园基础资源,创建我区首个市级实体留学人员创业园——西湖海思(HIAS)留学人员创业园。合理布局浙大科技园、之江创意园等2个大学生创业园,西湖黄龙科创、西湖尚坤等21家创业陪跑空间,构筑集大学生创业园、青年就创综合体、创业陪跑空间于一体的“矩阵式”青年创新创业阵地。今年以来,依托就创阵地举办博后科创沙龙(杭高院专场)、人力资源服务对接会3场,“源来好创业”创业陪跑空间资源对接活动、“投出未来 创不可挡”首届西湖区创业陪跑篮球联谊赛等活动。三是健全完善西湖特色零工市场。强化古荡嘉荷、转塘桐坞、家政服务、数字人才4个零工市场功能,完善岗位推介、劳务洽谈、政策咨询等公共服务,推广“浙里找零工”平台,为大学生参与灵活就业提供平台渠道。今年以来,发布零工岗位1.56万个,实现零工线上服务全天候、不打烊。

4.以多元引育为保障,提升青年人才服务效能

一是促进青年人才供需对接。创新打造“引凤栖西”校招品牌,赴浙江大学、国科大杭高院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安徽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开展校招活动,联动各镇街举办“家门口”招聘活动,促进人岗精准对接。指导辖区企业申报杭州市就业见习基地,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,跟踪见习成效。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招聘活动122场,提供就业岗位6.6万个,开发见习岗位3120个。二是打造青年特色活动品牌。立足西湖区产业发展及高层次青年人才招引需求,策划开展西湖特色的青年人才活动,持续擦亮“青年留杭第一区”金名片。6月下旬,承办杭州市“百名博士杭州行”系列活动,邀请160余名海外博士分组参访紫金港、云栖等产业平台及区内重点企业;组织开展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合作对接会,共发动88家用人单位参加,促成求职意向139人次,达成项目落地意向4个。三是完善青年就业帮扶举措。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,做实“三清三精准”帮扶措施,对省市下发的待帮扶人员逐一联系对接,推送见习岗位、开展职业指导、技能培训,宣讲就创政策,提升就业帮扶质效,辐射全区11个镇街,帮扶覆盖率达100%。

5.以数智赋能为依托,促进就业市场高效对接

一是推广“就业创业一张图”。依托支付宝和高德地图等平台,打造“一掌通、一站全、一链畅”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。“就业创业一张图”接入支付宝就业、智联招聘、猎聘、青团社、最佳东方、寻职记、蜜蜂公会7家招聘机构,以及政府侧的“浙里找零工”和就业见习数据,动态提供岗位信息。求职者通过“找工作”模块,可录入个人求职意愿、简历信息,实现人岗智配。二是引入“1号求职机”。推动“1号求职机”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商场,与浙江工业大学、浙江科技大学签订“1号求职机”捐赠协议,强化数字赋能。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,利用大数据调取个人信息,生成简历并投递给用人单位,提高求职效率。

二、下一步打算

接下来,我局将根据工作计划时间表,做实做细各项举措,优化工作方法,有效提升工作成效。

1.强化政策支持,鼓励青年群体就业创业。制定出台《关于实施“西湖英才”引智工程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生态的若干意见》,加大青年人才招引力度。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,促进稳岗返还、一次性扩岗补贴、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等政策精准落地,鼓励企业稳定并扩大就业岗位。加大创业扶持力度,健全创业担保贷款、场地租金补贴、创业项目无偿资助等政策。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网,改善住房、教育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,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、留学回国人员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。统筹安排各级各类财政资金,为完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、降低创业风险保驾护航。

2.优化经济结构,以产业转型促进就业提升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,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造更多就业岗位,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。优先发展结构优化、技术先进、清洁安全、附加值高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,在稳定就业总量的同时提高就业质量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技术,支持数字平台企业发展,挖掘其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潜力,给予依托平台的灵活就业者更多保障,发挥数字平台“就业蓄水池”的积极作用。

3.完善就创服务,全力推进就业扩容提质。持续深化“引凤栖西”校招品牌活动,会同区属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常态化开展“家门口”招聘会,提升岗位匹配精准性。联合发改、教育、团委、财政等部门,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,协调各方面的资源,鼓励见习基地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,发挥零工市场积极作用,共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举办就业援助精准服务活动、“职引未来 就业启航”求职能力实训学员班,结合“就业服务日”主题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“零距离”就业体验--企业开放日参观活动等。积极承办“初阳台”博士后科创沙龙、“创客天下”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、“四季歌”人力资源对接会等市级赛事活动,搭建资源对接平台。

4.强化数字赋能,健全资源整合交流平台。加大“就业创业一张图”推广力度,完善求职招聘、创业服务、补贴智办、劳动维权、机构查询、政策咨询、索引导航等七大服务功能。在接入招聘机构岗位信息、政府侧“浙里找零工”、就业见习数据的基础上,自动上线或撤销招聘需求,动态提供岗位信息,根据求职者工作经历、求职意愿和所在区域的变化,生成“个人职业生涯模型”,实时推送合适的岗位。通过“想创业”模块,可查询场地扶持、资金支持、导师指导等。通过“人社小灵光”AI智能客服,可解答就业、社保、退休等人社相关九大类近300种事项相关问题,实现求职者、创业者与资源提供方的高效对接。

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!

(联系人:高海军,联系电话:0571-89510724)

杭州市西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