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 首页 | > 政府信息公开 >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>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> 突发公共事件 > 科普宣传 |
新学期,新起点,“神兽”即将归笼,爸妈们除了松了口气,是否也有隐隐的担心?教室、食堂、图书馆……校园各处人员密集,接触频繁,是传染病易发生传播的高风险场所之一。

健康是一切学习和生活的基础,让我们用疾病知识消除焦虑担忧,用科学预防守护安全健康。这篇校园健康指南,请务必收好。
一、校园高发传染病
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呈季节性流行,其中常见的主要是甲流和乙流。流感的症状主要有突发高热、头痛、肌痛、咳嗽、咽痛、全身不适等。流感的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,在学校易发生暴发疫情。

水痘,是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。水痘的传染性较强,易感者接触患者后,约90%都会发病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。水痘患者从发病前1-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具有传染性,需做好隔离措施。

流行性腮腺炎,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具有高度传染性,感染者需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。常见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腮腺肿胀、疼痛,伴随发热、头痛、肌肉酸痛等。

诺如病毒感染,起病急,主要表现为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胃肠炎症状,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。诺如病毒变异快、环境抵抗力强、感染后潜伏期短、病例排毒时间长、人群普遍易感,因此具有高度传染性。

手足口病,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,多见于低龄儿童。患者症状一般较轻微,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特征性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。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接接触和呼吸道传播。

二、科学预防措施

对学生的建议:
1.做好个人卫生
勤洗手,尤其是在餐前便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
不随地吐痰,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
2.加强自我防护
根据需要科学佩戴口罩
不与他人共用水杯、餐具、毛巾等个人用品
避免用手触摸眼、鼻、口
3.保持健康生活方式
保持充足睡眠,小学生每天10小时,初中生9小时,高中生8小时
均衡饮食,多喝水,多吃蔬菜水果
适当参加户外活动,增强身体素质

对家长的建议:
1.每日健康监测
每天早上测量孩子体温,观察有无咳嗽、皮疹等异常症状
如发现孩子不适,及时就医并让孩子居家休息,不要带病上学
2.按时接种疫苗
检查孩子疫苗接种情况,确保按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
自愿接种流感疫苗等二类疫苗,建立额外保护屏障
3.准备卫生用品
为孩子准备含口罩、消毒湿巾、纸巾的个人健康包
教导孩子正确使用卫生用品的方法

对学校的建议:
1.加强环境卫生
定期对教室、食堂、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
保持教室通风,每天至少开窗通风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
2.开展健康教育
开设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,提高学生防病意识
教授正确洗手方法和打喷嚏礼仪
3.建立监测机制
落实晨午检制度,及时发现异常情况
建立因病缺勤追踪制度,掌握学生健康状况
三、出现症状怎么办
1.立即做好个人防护,如佩戴口罩,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
2.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,必要时就医治疗
3.遵医嘱居家休息,直至完全康复后再返校
4.若确诊传染病,配合疾控部门开展防控工作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