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盼着出门!蒋村这个“共富样板间”,太懂生活了!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11:09:14
来源:西湖报 点击率:

放学铃声一响,蒋村街道的童玩天地瞬间热闹起来:孩子们围着转盘嬉笑追逐,滑梯上的身影起落有致,刚接女儿放学的王姐笑着说:“以前孩子放学没处去,现在这儿伙伴多,她天天盼着来。”

不远处的竞渡广场上,AR电子屏前排起了长队,小朋友们踮脚等待互动,一旁散步的蒋阿姨望着热闹景象满心欢喜:“这儿不光娃多热闹,我们老年人散步也有了好去处。”

从人气爆棚的网红书店到风景如画的“最美放学路”,从便民利民的邻里驿站到生态宜人的口袋公园,蒋村的角角落落都在悄然蜕变,这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变化,大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。

织补全领友好的生活服务 共富范式

“以前要找裁缝铺得专门去菜市场,现在家门口什么都有了。”俞阿姨一边在小区便利店里挑选水果,一边满意地说,“买菜、买日用品、修自行车都在小区里,特别方便。带孙子时不知道去哪,邻里中心总有好活动等着我们。”

这种全方位的便利生活,源自街道多管齐下的精心规划。在基础化服务供给上,蒋村街道精准补齐社区食堂、邻里客厅等核心场景短板,重点提升儿童活动空间,每百户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提升33%;精心打造3个“15分钟生活圈”、8个“5分钟生活圈”,买菜、就医、休闲等高频需求,步行就能轻松满足。

在特色化空间打造上,竞渡社区架空层变身功能齐全的“邻里驿站”,西溪湿地北门闲置空间升级为网红阅读书店,3850平方米的“仕林集”集成多元社交业态,成为“一厅聚百事”的在地文旅地标。街道还创新“时空折叠”“朝夕预约”模式,托育、创客等场景实现分时共享,空间日均利用率超14小时;引入AR健身、银龄课堂、青年夜校等特色公共服务,构建起智慧驱动、需求匹配的现代社区服务新范式。

焕活水城共生的生态人文 共富范式

今年3月中旬,蒋村街道的“城市‘边角料’空间””惊艳亮相央视多平台——十字港阅读基地与浙大南二门桥下空间,相继登上《东方时空》《朝闻天下》《第一时间》等栏目,让全国观众看到了蒋村盘活闲置空间的巧思。

如今,十字港直达西溪湿地的水上游线已正式通航,蒋村水上会客厅也从“自家客厅”变身八方来客共享的“城市客厅”。

蒋村以“融绿惠民”“文脉润民”双线并进为核心,勾勒出生态与人文交融的美好生活图景。通过绿环串联九大公园,打造全域漫游体系,持续优化“烟火未央十二街”等特色街区与“最美放学路”微空间,推动生态价值不断转化为人文经济动能;同时,精心建设原乡记忆街区与龙舟馆,开发系列非遗文创产品,做强“云朵书市”与多个阅读地标,全年举办近百场文化活动,让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蒋村生生不息。

构建活力创新的产才互促 共富范式

面对辖区人口年轻化、高净值的特点,蒋村聚焦青年引聚与服务,构建起“空间聚才——服务惠才——生态兴才”的完整人才生态。

通过布局南北青年商务社区、建成青年就业创业综合体、细化网格治理,构建起全方位服务矩阵。“青管家”服务提供“吃住行创游”一站式解决方案,“小蒋陪跑空间”孵化创新项目,特色市集场景持续擦亮“遇青年、愈美好”的街区名片。

在产才深度融合上,蒋村打造协同创新产业新范式。依托“街——社——楼——园——企”协同机制,深度融入环大学创新生态圈,构建以“蒋创工场”为核心的科创孵化矩阵;创新“传媒E荟”平台,选聘“技术社长”促成产学研精准合作,建立环湿地文创产业联盟,着力打造“AI+文创”“AI+消费”产业高地;以头部企业为牵引建设智算服务中心,为产才共富注入强劲动能。

激发共建共治的多元治理 共富范式

“随手拍张照、随时报问题,没想到我们骑手也能参与基层治理!”蒋村全域推广的“芯型应急安护网”,让不少新就业群体找到了归属感。

依托“社安卫士”小程序,蒋村打造新就业群体“15分钟服务圈”,鼓励大家“随手拍”“随手报”,并吸纳他们组建应急服务队;培育“微跑团”“红领巾讲解团”等全龄志愿团队,打造“整活儿青年”“奶奶点心铺”等主理人项目,让居民从治理旁观者变身参与者。

全市首创的“码招”服务,在蒋村试点成功后全面推广,19个站点累计生成订单2.1万单,高效匹配居民需求与服务资源。街道还积极布局未来治理新场景:引入多光谱无人机开展防汛应急、市容巡检等24小时巡防,在十字港、枫树湾等水域试点数字化灭蚊监测;在园区试行“机器狗”夜间巡逻、AI派单等功能,推广地埋式垃圾桶,以科技创新助力物业提质增效,推动基层治理提能升级。

贯通可持续造血的长效运营 共富范式

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,成为蒋村可持续发展的双翼。“共益伙伴联盟”高效整合湿地、高校、企业等资源——杭州市安居集团提供1200平方米共享空间,建成全省首个新就业群体服务社;联合果麦、咪咕等企业打造4家“蒋村×”联名阅读空间;联动西溪湿地落地2个“转角博物馆”;与龙舟协会、文溪小学共建少儿龙舟研究院;启用浙大团委创新育成基地,助力浙大TACO项目参与国际创新大赛。

在传统收入基础上,蒋村拓展研学、文创等新业态,深入山区26县开展“山海协作”,通过共富窗口、直播带货实现“城乡联建”。针对惠民设施的运营压力,创新推行“一主多点+错峰定价”,如构建“5家社区食堂+1个助餐点”的“15分钟就餐圈”,错峰提供10元小哥套餐,实现公益与收益的平衡。

数字赋能方面,建成“全域一脑”未来社区智能化平台,以“首善西湖”小程序为总枢纽,集成数字邻里、数字医疗等多元应用场景。创新接入社安卫士、手绘地图、数字人3个功能模块,高效集成“时间银行”“鲜趣生活”等成熟应用,深化“6+X”特色场景,全域贯通“时间积分”体系,全面激发居民参与热情。同步迭代的“蒋村社情通”社工端小程序,实现数据归集、智能分析和分级预警,有效推动基层减负增效。

北依浙大紫金港校区,南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,蒋村凭借全国罕见的“金镶玉”模式,以“西溪原乡·新质之城”为定位,谋划7个片区59个项目,创新五大共富范式。如今的蒋村,正以生动实践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、浙江特色现代化人民城市打造,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蒋村经验”,让“三生”融合的美好未来在这片热土上加速绽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