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索引号: 113301060025022071/2025-1010390292 文号:
公布日期: 2025-08-19 公开方式: 主动公开
发布单位: 西湖区司法局 统一编号:
主题分类: 司法 体裁分类:
政策原文: 有效性: 有效
 
【负责人解读】关于《杭州市西湖区律师进社区(村)工作考核及补贴发放办法(试行)》的政策解读


 

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律师进社区(村)工作,明确考核标准与补贴发放流程,确保公共法律服务落地见效,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,我区制定了《杭州市西湖区律师进社区(村)工作考核及补贴发放办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。现将核心内容解读如下:

一、《办法》出台背景与目的

近年来,杭州市持续深化“律师进社区(村)”工作,旨在通过律师专业服务,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,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。为衔接市级政策要求,根据《杭州市司法局关于深化“律师进社区(村)”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杭司〔2024〕75号文件),我区结合实际,对现行考核机制和补贴标准进行规范,通过“量化考核+绩效补贴”的方式,激励社区律师履职尽责,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。

二、考核及补贴发放对象

《办法》明确,考核与补贴对象为各社区(村)律师、持有执业证的法律服务工作者(以下统一简称“社区律师”),覆盖全区所有社区(村)结对的法律服务人员。

三、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

考核实行“基础分+加分项”机制,总分由基础履职(82分)、满意度评价(18分)、加分项三部分构成,具体如下:

(一)基础履职(82分)

按季度评估、年度汇总,重点考核四项核心任务:

1.实地值班(52分)

要求:每周实地服务1次(每次半天),提供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、法治宣传等服务,全年按52周计算。

评分:每次完成“浙里办”线上打卡和纸质记录各得0.5分,未完成则不得分。

2.走访服务(12分)

要求:每月至少走访1次辖区内市场主体或居民户,提供法治体检、纠纷调处等服务。

评分:每次走访得1分,每月最高1分,全年累计最高12分。

3.法治宣传(12分)

要求: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法治宣传或讲座。

评分:每组织1次得3分,每季度最高3分,全年累计最高12分。

4.案例上报(6分)

要求:每年至少上报1篇格式规范的“以案说法”案例。

评分:完成上报得6分,未上报则不得分。

(二)满意度评价(18分)

由司法所结合日常检查及社区(村)负责人反馈,按季度评价:

优秀:4.5分/季度;满意:3分/季度;基本满意:1.5分/季度;不满意:0分/季度

比例限制:满意数不超过所在镇街村社数的10%(非整数向上取整);基本满意、不满意数不低于10%(非整数向上取整)。

全年累计最高18分(4个季度总分)。

(三)加分项(个别单项有最高限制)

社区律师可自主申报,经社区(村)确认、司法所初审后报区司法局律工科审核,具体包括:

(1)重大案件化解:化解重大信访案件或参与纠纷调处,每件加2分(最高6分)。

(2)矛盾纠纷调处:年度调解成功数超8件的,每多1件加0.5分(最高5分)。

(3)村社法律服务:为社区(村)提供合法性审查等书面法律意见(被采纳)超4件的,每多1件加0.5分(最高5分)。

(4)法治宣传超额数:年度宣传/讲座超4次的,4-8次部分每次加0.1分,超8次部分每次加0.3分(最高4分)。

(5)优秀案例上报:工作信息或案例被市级及以上部门录用、媒体报道的,每篇加2分(无上限)。

四、补贴资金来源与发放标准

(一)资金来源

补贴经费按12000元/社区(村)/年统筹,由市、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%。

(二)发放标准

根据年度考核总分排名分三档发放(基础分+加分项):

第一档:总排名前10%(含最后1名,非整数向下取整),按14000元/年发放;

第二档:总排名10%-90%(不含前10%最后1名和90%第1名),按12000元/年发放;

第三档:总排名末10%(含90%第1名,非整数向下取整),按10000元/年发放。

不满一年的情况:按12000元/52周为基数,按实际服务周数计算。

五、考核与补贴发放流程

(一)季度考核(每年4次)

每季度结束后,司法所核查《值班登记表》及“浙里办”签到记录,填写《季度评估表》,于当年的4月20日、7月20日、10月20日、次年1月20日前报区司法局律工科。

(二)年度考核(每年1次)

加分申报:每年1月10日前,社区律师向司法所提交《加分申报表》及佐证材料。

年度评分:1月20日前,司法所结合季度考核、社区(村)反馈及加分材料,完成年度赋分,报律工科审核后,由区司法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最终结果。

考核周期:每年1月1日-12月31日。

(三)补贴发放

分两次发放:

第一次:当年8月预发5000元/社区(村);

第二次:次年第一季度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剩余部分。

纪律要求:社区律师提供基础性法律服务时,不得额外收取费用或实物。

六、关键词解释

1.基础履职

基础履职是社区律师每年必须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,是考核的核心内容(占82分)。简单说就是“规定动作要做到位”,具体包括:

每周去社区(村)实地值班半天,提供法律咨询、法律文书代书等服务,每次都要线上(“浙里办”)和线下(纸质)打卡;

每月至少走访一次辖区里的商户或居民家,提供法律帮助;

每季度至少办1次法治讲座或宣传活动;

每年至少提交1篇符合要求的“以案说法”案例。

以上属于社区律师履职的“底线要求”,完不成会直接扣分。

2.满意度评价

这是对社区律师服务质量的打分(占18分),由司法所结合社区(村)负责人的反馈来评定,相当于“服务口碑分”。

分四个等级:优秀(4.5分/季度)、满意(3分/季度)、基本满意(1.5分/季度)、不满意(0分);

有“比例卡控”:比如一个镇街有10个村社,最多只能有1个(10%)评“满意”,至少要有1个(10%)评“基本满意”或“不满意”,避免评价太“放水”。

3.考核分档

这是根据全年考核总分给社区律师排名,对应不同补贴金额的规则,相当于“绩效等级”。

分三档:

前10%(含最后一名)是第一档,每年补贴1.4万元;

中间80%(10%-90%之间)是第二档,每年补贴1.2万元;

后10%(含第90%第一名)是第三档,每年补贴1万元;

如果当年没干满一年,就按每周平均补贴金额计算(1.2万元÷52周),值班几周补贴几周。

4.加分项申报

这是律师做了“规定动作”之外的额外工作,能额外得分的机会,是奖优惩劣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比如帮社区化解了重大信访纠纷、调解成功很多矛盾、给社区提了有用的法律意见、多办了法治宣传活动,或者工作被市级以上部门/媒体认可等,都能加分;

需社区律师主动向司法所提交申请,附上证明材料(比如调解协议书、媒体报道截图等),经社区确认、司法所审核后才算数。

七、注意事项

《办法》由西湖区司法局负责解释,试行期1年,自2025年9月12日起实施。

相关附件(考核表、申报表等)可通过区司法局官网或司法所领取,具体操作可咨询律工科。

通过明确考核标准与补贴机制,我区将进一步推动律师进社区(村)工作规范化、常态化,切实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质量,为建设法治西湖提供有力支撑。

八、解读机关

解读机关:杭州市西湖区司法局

解读人:计玉妹(区司法局局长)

咨询电话:0571-89511347

 

索引号

113301060025022071/2025-1010390292

文号

公布日期

2025-08-19

公开方式

发布单位

西湖区司法局

统一编号

主题分类

体裁分类

有效性

有效

【负责人解读】关于《杭州市西湖区律师进社区(村)工作考核及补贴发放办法(试行)》的政策解读

发布日期: 2025-08-19 09:55

浏览次数:

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律师进社区(村)工作,明确考核标准与补贴发放流程,确保公共法律服务落地见效,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,我区制定了《杭州市西湖区律师进社区(村)工作考核及补贴发放办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。现将核心内容解读如下:

一、《办法》出台背景与目的

近年来,杭州市持续深化“律师进社区(村)”工作,旨在通过律师专业服务,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,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。为衔接市级政策要求,根据《杭州市司法局关于深化“律师进社区(村)”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杭司〔2024〕75号文件),我区结合实际,对现行考核机制和补贴标准进行规范,通过“量化考核+绩效补贴”的方式,激励社区律师履职尽责,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。

二、考核及补贴发放对象

《办法》明确,考核与补贴对象为各社区(村)律师、持有执业证的法律服务工作者(以下统一简称“社区律师”),覆盖全区所有社区(村)结对的法律服务人员。

三、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

考核实行“基础分+加分项”机制,总分由基础履职(82分)、满意度评价(18分)、加分项三部分构成,具体如下:

(一)基础履职(82分)

按季度评估、年度汇总,重点考核四项核心任务:

1.实地值班(52分)

要求:每周实地服务1次(每次半天),提供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、法治宣传等服务,全年按52周计算。

评分:每次完成“浙里办”线上打卡和纸质记录各得0.5分,未完成则不得分。

2.走访服务(12分)

要求:每月至少走访1次辖区内市场主体或居民户,提供法治体检、纠纷调处等服务。

评分:每次走访得1分,每月最高1分,全年累计最高12分。

3.法治宣传(12分)

要求: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法治宣传或讲座。

评分:每组织1次得3分,每季度最高3分,全年累计最高12分。

4.案例上报(6分)

要求:每年至少上报1篇格式规范的“以案说法”案例。

评分:完成上报得6分,未上报则不得分。

(二)满意度评价(18分)

由司法所结合日常检查及社区(村)负责人反馈,按季度评价:

优秀:4.5分/季度;满意:3分/季度;基本满意:1.5分/季度;不满意:0分/季度

比例限制:满意数不超过所在镇街村社数的10%(非整数向上取整);基本满意、不满意数不低于10%(非整数向上取整)。

全年累计最高18分(4个季度总分)。

(三)加分项(个别单项有最高限制)

社区律师可自主申报,经社区(村)确认、司法所初审后报区司法局律工科审核,具体包括:

(1)重大案件化解:化解重大信访案件或参与纠纷调处,每件加2分(最高6分)。

(2)矛盾纠纷调处:年度调解成功数超8件的,每多1件加0.5分(最高5分)。

(3)村社法律服务:为社区(村)提供合法性审查等书面法律意见(被采纳)超4件的,每多1件加0.5分(最高5分)。

(4)法治宣传超额数:年度宣传/讲座超4次的,4-8次部分每次加0.1分,超8次部分每次加0.3分(最高4分)。

(5)优秀案例上报:工作信息或案例被市级及以上部门录用、媒体报道的,每篇加2分(无上限)。

四、补贴资金来源与发放标准

(一)资金来源

补贴经费按12000元/社区(村)/年统筹,由市、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%。

(二)发放标准

根据年度考核总分排名分三档发放(基础分+加分项):

第一档:总排名前10%(含最后1名,非整数向下取整),按14000元/年发放;

第二档:总排名10%-90%(不含前10%最后1名和90%第1名),按12000元/年发放;

第三档:总排名末10%(含90%第1名,非整数向下取整),按10000元/年发放。

不满一年的情况:按12000元/52周为基数,按实际服务周数计算。

五、考核与补贴发放流程

(一)季度考核(每年4次)

每季度结束后,司法所核查《值班登记表》及“浙里办”签到记录,填写《季度评估表》,于当年的4月20日、7月20日、10月20日、次年1月20日前报区司法局律工科。

(二)年度考核(每年1次)

加分申报:每年1月10日前,社区律师向司法所提交《加分申报表》及佐证材料。

年度评分:1月20日前,司法所结合季度考核、社区(村)反馈及加分材料,完成年度赋分,报律工科审核后,由区司法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最终结果。

考核周期:每年1月1日-12月31日。

(三)补贴发放

分两次发放:

第一次:当年8月预发5000元/社区(村);

第二次:次年第一季度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剩余部分。

纪律要求:社区律师提供基础性法律服务时,不得额外收取费用或实物。

六、关键词解释

1.基础履职

基础履职是社区律师每年必须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,是考核的核心内容(占82分)。简单说就是“规定动作要做到位”,具体包括:

每周去社区(村)实地值班半天,提供法律咨询、法律文书代书等服务,每次都要线上(“浙里办”)和线下(纸质)打卡;

每月至少走访一次辖区里的商户或居民家,提供法律帮助;

每季度至少办1次法治讲座或宣传活动;

每年至少提交1篇符合要求的“以案说法”案例。

以上属于社区律师履职的“底线要求”,完不成会直接扣分。

2.满意度评价

这是对社区律师服务质量的打分(占18分),由司法所结合社区(村)负责人的反馈来评定,相当于“服务口碑分”。

分四个等级:优秀(4.5分/季度)、满意(3分/季度)、基本满意(1.5分/季度)、不满意(0分);

有“比例卡控”:比如一个镇街有10个村社,最多只能有1个(10%)评“满意”,至少要有1个(10%)评“基本满意”或“不满意”,避免评价太“放水”。

3.考核分档

这是根据全年考核总分给社区律师排名,对应不同补贴金额的规则,相当于“绩效等级”。

分三档:

前10%(含最后一名)是第一档,每年补贴1.4万元;

中间80%(10%-90%之间)是第二档,每年补贴1.2万元;

后10%(含第90%第一名)是第三档,每年补贴1万元;

如果当年没干满一年,就按每周平均补贴金额计算(1.2万元÷52周),值班几周补贴几周。

4.加分项申报

这是律师做了“规定动作”之外的额外工作,能额外得分的机会,是奖优惩劣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比如帮社区化解了重大信访纠纷、调解成功很多矛盾、给社区提了有用的法律意见、多办了法治宣传活动,或者工作被市级以上部门/媒体认可等,都能加分;

需社区律师主动向司法所提交申请,附上证明材料(比如调解协议书、媒体报道截图等),经社区确认、司法所审核后才算数。

七、注意事项

《办法》由西湖区司法局负责解释,试行期1年,自2025年9月12日起实施。

相关附件(考核表、申报表等)可通过区司法局官网或司法所领取,具体操作可咨询律工科。

通过明确考核标准与补贴机制,我区将进一步推动律师进社区(村)工作规范化、常态化,切实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质量,为建设法治西湖提供有力支撑。

八、解读机关

解读机关:杭州市西湖区司法局

解读人:计玉妹(区司法局局长)

咨询电话:0571-89511347